細微變化背后有深意。在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速出現回落、通脹壓力不減的背景下,近期的新舉措正順應了我國宏觀調控任務的變化,而得以適時推出,以全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當前,我國宏觀調控首要任務已由上半年的"防過熱、防通脹"轉為"一保一控"。7月下旬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為此明確提出,"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把抑制通貨膨脹放在突出位置"。
對宏觀調控的今后思路,中央提出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著力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增強宏觀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靈活性,把握好調控重點、節奏、力度。
財政政策通過區別對待,加強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可以支持經濟社會里的薄弱部分得到增強和提高。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宣布自8月1日起調整部分紡織品、服裝等商品的出口退稅率。這是我國自2006年下調企業出口退稅率以來的首次回調,也是財稅政策維護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一步。
不過,此次調整并沒有大面積提高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退稅,而是"有保有壓",同時取消了一部分"兩高一資"產品的出口退稅。這一靈活舉措得到了經濟界人士的好評,認為有利于繼續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無獨有偶,貨幣政策在上半年信貸緊縮取得成效的基礎上,也出現了微調。近期,央行已提出商業銀行在信貸方面可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對全國性商業銀行在原有信貸規?;A上調增5%,對地方性商業銀行調增10%。業界人士普遍認為,此舉有助于緩解在從緊貨幣政策背景下引發的中小企業資金短缺問題。
進入8月份,人民幣匯率也走出了令人矚目的新行情:到8月12日,人民幣對美元行情已連續10個交易日走低,創出人民幣匯率改革以來一波最大的貶值行情。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這不僅驗證并符合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改革預期,而且對當前緩解我國外貿企業壓力更有積極的意義,這可以給企業充分的時間來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從而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
8月6日,我國對外發布并實施新的外匯管理條例。時隔11年再次修訂的這一條例,旨在應對國際經濟變化新形勢,以加強外匯管理,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給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提供全力保障。
外匯管理條例新意多多,其中"取消強制結匯規定"尤其令人關注,這有利于減少外匯占款的增加,緩解當前我國外匯儲備過快增長和市場流動性泛濫等問題,避免加大我國通脹壓力。
與此同時,新外匯管理條例強化跨境資金的監管,防止短期投機資金大進大出,對"熱錢"形成有效打擊,有效維護我國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