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紹地區是我國乃至世界的紡織印染業集中地,悠久的紡織加工傳統、密集的水網、便捷的交通、雄厚的民營資本、競爭力的人力資源成本,這一切都促成了今日蕭紹地區紡織印染市場的繁榮,由此而帶動紡織印染助劑、染料、服裝、進出口等上下產業鏈的一并繁榮,成為名符其實的世界的衣柜。
那么,在這塊八千年前就有人生息的古老土地上,其紡織印染業又具有哪些地域或者人文上的特征呢?這些特征,對于我們紡織印染助劑、染料、服裝、進出口等企業努力拓展自己的業務又有哪些影響呢?
化纖產業密集度高
蕭紹地處浙東浙北平原地區,歷來是以魚米之鄉著稱于世,蠶絲、棉花等天然纖維的紡織穿用有著較為悠久的歷史,但改革開放后,大量涌現的民營紡織印染企業卻將大量的資金投向了化學纖維的生產開發,從而形成了蕭紹地區化纖產能高度集中的局面,周邊地區的聚合、紡絲、織造、染整都形成了相當的規模,逐漸成為中國乃至全亞洲最大的輕紡基地,江浙一帶的紡織品交易也多圍繞在蕭紹一帶進行,產品出口歐美、中東、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地區,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由于中國的聚酯能力全球第一,消耗量也是全球第一,浙江的化纖企業更是在國內市場獨占鰲頭。
2004年以來雖然整個行業仍然不甚景氣,但在加入WTO的刺激和影響下,長絲業今年仍顯示出了強勁的勢頭,尤其是熔體直紡在下半年這種勢頭更為明顯,蕭山某熔體直紡滌綸長絲廠據了解僅10月一個月的凈利就高達500萬元。
大量的這種類型的巨無霸企業的存在,使得本地的紡織印染來料加工業尤顯發達,一些抗飛濺、助加工的化纖油劑助劑被大量使用,而且相對于傳統的印染助劑,這種化纖油劑助劑的用量非常巨大,傳化股份的化纖油劑在供貨時往往是用油罐車直接送到對方單位的車間儲槽里面,每逢旺季還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可見其用量之巨。
已完成從缸染到棉長車工藝的轉變
長期以來,由于資金、傳統等因素,蕭紹地區的紡織印染企業基本上是以缸染為主要生產工藝手段,所謂“擇繭繅絲清水煮,揀絲練線紅藍染”,指的絕對就是缸染工藝,張藝謀的電影《菊豆》也就是以一家印染作坊為故事背景的。
紹興土染歷史悠久,染缸與酒缸、醬缸并稱為“紹興三缸”,茶漆、顏料銷售業發展較早。
當時代進入二十世紀最后十年,傳統的染缸工藝已無法滿足現代化大生產的要求,加之蕭紹地區紡織企業發展迅速,印染加工業務量呈突飛猛進增長之勢,所加工的產品品種也從原先單一的滌綸發展為滌綸長絲、滌棉交織、棉布等品種共存的局面,加工設備也完成了從缸染到更為先進的棉長車的轉變。
相對于染缸,棉長車工藝由于其連續生產的特性,對機器設備、工藝流程以及染料、印染助劑的性能以及印染企業的管理水平要求更高,中國北方的許多國有印染企業就是大量采用了棉長車工藝。
隨著浙江民營印染企業的迅速發展和資金實力的逐漸雄厚,棉長車工藝已成為企業主們擴大再生產的不二選擇。
熱點關注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