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項被縮寫為REACH的規定,它實際上是歐盟關于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法規的縮寫,涉及3萬多種化學品及其相關產品,這項“新規”幾乎要考驗中國所有出口到歐盟的產品,而在這背后,是中國制造業又一次普遍面臨的“壁壘”。
然而,由于法規本身的抽象復雜,很多涉及行業仍未提起高度敏感,而這恰是問題的嚴重性所在。
牽涉眾多出口行業
陳道正告訴記者, “按照REACH的規定,目前歐盟市場上絕大多數化學品都將納入REACH的管轄,在歐盟市場制造、進口或投入銷售化學品的公司必須在規定日期內去相關機構注冊或取得授權?!?
記者了解到,REACH原來的執行日期是在2007年6月1日,只是后來由于很多企業準備不足,歐盟才將預注冊的期限延長到了2008年12月1日。
“但是,如果不能在截止日期前完成預注冊,企業產品出口歐洲就要受到限制,而要解除該限制,就需要等到正式注冊完成之后,由于正式注冊需要很長的時間,這也就意味著在很長時間內某些產品不能出口歐洲,這對企業的影響是很大的,不但風險高,而且后果很難預料?!标惖勒嵝延浾?。
于是,此時此刻,預注冊已成為中國企業產品繼續出口歐洲的重要保證。
然而,對于錯綜復雜的REACH法案來說,人們普遍知道它影響面廣,涉及3萬多種化學品及其相關產品,但由于行業指向性不強,加上法規的抽象性,使得很多企業還對此表現漠然,或覺得與己無關。
陳道正告訴記者,“REACH法案中提到的‘現有的商業化學品’,除了食品、藥品及自燃化學品(如沒有被加工改變性質的石油)外,幾乎所有工業產品都會被包含其中,涉及行業極其廣泛,紡織、服裝、汽車、玩具、化妝品、金屬材料、建材、電器等出口商品都將納入管理范疇?!?
商務部綜合司的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達2萬多億美元(21738億元人民幣),繼續穩居世界第三位,出口名列第二。其中,歐盟作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不但在其中占了很大比重,而且在去年中國的雙邊貿易額及出口增長中都位居第一位,分別增長27%和29.2%。
加上上述涉及產業都是中國出口上的強項,所以有人稱REACH法規為“有史以來我國遇到的最為復雜、影響面最廣的一項國外技術壁壘”。
“成本壁壘”估計不足
“該技術壁壘的核心在于注冊及相關檢驗的費用大大增加了中國企業的出口成本?!敝袊姵貐f會技術委員會的王金良介紹說。
據有關部門估算,每一種現有化學物質的基本檢測/試驗費用約為8.5萬歐元,每一種新物質的檢測/試驗費用平均約需57萬歐元。
以紡織和服裝為例,該行業本是出口的重點行業,但由于2008年出口不利的影響,多家紡織企業面臨虧損和倒閉,如果加上REACH的成本壓力,多數企業恐怕不堪重負。
“事實上,在歐盟REACH法規醞釀起草階段,歐洲、美國、韓國的企業就已經開始著手準備應對措施了,然而,在中國,由于相關宣傳的不足,許多客戶都只是反映有點印象,但并沒有過多的考慮?!标惖勒f。
而在記者接觸的多家涉案行業企業中,他們的回答也是“我們的產品不是化學品,這種法規與我們無關?!睋浾吡私?,除石油化工行業認為將受重大影響,更多的行業企業對風險及后果仍預計不足。
按照王金良的說法,即使是長期關注REACH的電池工業協會及其下屬企業雙鹿、南孚、豹王、虎頭、長虹等,目前的主要訴求還是對法規的進一步培訓方面。
“我們也在考慮是否以協會或聯盟的方式去進行注冊,這樣,每家企業可以分頭負責不同化學品的注冊與授權工作,不但提高注冊效率,同時也可以分攤成本?!蓖踅鹆颊f。
應對措施正當時
“企業應對措施的第一條,就是要搞清楚自己的產品是否處在REACH的管轄范圍之內。對于中小企業,也還需要確認,企業產品歐洲出口戰略是否值得企業花費高昂的注冊成本,是否有可能調整相應的戰略?!标惖勒忉屨f。
他還認為,其次,要在企業內部設計一套合規機制,準確評估注冊工作的強度,決定是自己準備還是參加聯盟,相應的成本評估及責任分配等。
最后,也是這一時期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出口企業在與歐盟進口商就明年的出口談判合同時,有必要探討REACH所需成本在雙方之間的分攤問題,或者全部由進口商承擔等等。
“目前很多企業都在進行明年出口談判,對相關成本的強調是非常必要的,這也是我們在這一時點向企業提醒的意義所在?!标惖勒f。